都灵是一座拥有856,745名居民(2025年)的城市,位于意大利北部波河西岸,苏萨谷下方,占地约130平方公里,被阿尔卑斯山西麓和苏佩尔加山环绕。其市区人口170万,都灵都市区人口达220万。都灵是皮埃蒙特大区的首府和都灵广域市,也是意大利第一个国家首都(1861年至1865年)。
都灵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罗马人建立的奥古斯塔·陶里诺鲁姆定居点,它坐落于阿尔卑斯山麓之中。其战略要地——河畔,孕育了一系列重要的历史事件:1563年,它成为萨伏依公国的首都;之后,在萨伏依王朝的庇护下,它成为撒丁王国的中心。到了意大利复兴运动时期,都灵赢得了“意大利自由摇篮”的美誉,孕育了卡米洛·奔索、加富尔伯爵等杰出人物。1861年意大利统一后,这座城市曾短暂地再次占据了全国的主导地位。
美好年代的建筑风格在都灵如瀑布般涌现。巴洛克式教堂、洛可可式宫殿和新古典主义建筑比比皆是,其中包括富丽堂皇的夫人宫和位于卡斯特罗广场的皇宫。萨伏依宫廷下令修建优雅的拱廊和广场,几个世纪后,这些建筑成为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萨伏依王室住所。法西斯主义时期,理性主义的干预措施开始出现,最明显的是罗马大街上由马塞洛·皮亚琴蒂尼设计的严肃的柱廊。这条大道连接着卡洛·费利切广场(从新门火车站的大门可以俯瞰)和卡斯特罗广场,后者是王权和市民权力的中心。
城市核心围绕着一系列标志性广场。圣卡罗广场是一片步行绿洲,广场上矗立着埃马纽埃尔·菲利贝尔(当地人称他为“Caval ëd Brons”)的骑马纪念碑。广场上历史悠久的咖啡馆——都灵咖啡馆和圣卡罗咖啡馆——见证了十九世纪的对话。附近的维托里奥·维内托广场是欧洲最大的巴洛克风格广场,其拱廊下方,面向波河街(Via Po),波河街本身与市中心的河滨步道交汇,夜色中活力四射。
多拉河(Dora Riparia)、斯图拉迪兰佐河(Stura di Lanzo)和桑戈内河(Sangone)等支流交织,增强了波河在城市中的水流。这些水道塑造了风格各异的街区。罗马四边形(Quadrilatero Romano)曾是中世纪的中心,如今已焕然一新,变成了迷宫般的私密街道,手工艺作坊和开胃酒吧为这里增添了活力。毗邻的加里波第街(Via Garibaldi),两侧是埃及博物馆,馆内收藏着开罗以外世界上最丰富的埃及文物之一。
向南,圣萨尔瓦里奥区已蜕变为一个多元文化街区,以铁路和波河为界。其铸铁外墙和改建的阁楼如今成为廉价酒吧的聚集地,滋养着蓬勃发展的夜生活。圣萨尔瓦里奥区东侧,瓦伦蒂诺公园沿河岸绵延而上。公园中心的城堡是萨沃伊狩猎场的遗迹,如今是都灵理工大学建筑系的所在地。城堡内坐落着中世纪堡(Borgo Medioevale),是当地堡垒的忠实复原。
住宅区见证了都灵的分层演变。克罗切塔曾是萨沃伊王朝的狩猎保护区,如今在阿布鲁齐公爵大道等林荫大道沿线,坐落着风格迥异的新艺术风格宫殿。都灵城是都灵最小的街区,拥有著名的自由风格建筑——其中包括胜利之家——以及巍峨的圣保罗联合塔。圣多纳托教堂的狭窄小巷中保留着中世纪的根基;其巅峰是都灵第五高的建筑——圣母玛利亚和圣齐塔教堂。
奥罗拉(Aurora)是这座城市最古老的街区,最初由农业村落发展而来。卡希纳·奥罗拉(Cascina Aurora)的名字赋予了如今蓬勃发展的改造再利用项目的街区:昔日的纺织厂如今被改造成设计学校,而像努沃拉(Nuvola)这样的规划中的塔楼——由诺曼·福斯特设计,并被CNN誉为全球十大大学建筑之一——则彰显着先锋派的气质。博尔戈·多拉(Borgo Dora)以其Mercatino del Balon跳蚤市场而闻名,保留着工业遗产的遗迹:和平军械库(Arsenale della Pace)和卡瓦利兵营(Cavalli Barracks)矗立在蜿蜒的小巷中。
在万奇利亚(Vanchiglia)和菲塔迪波伦塔(Fetta di Polenta)中,水与石的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电影般的氛围。建于十九世纪中叶、并被永久印在两欧分欧元硬币上的安托内利尖塔,高达167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博物馆,国家电影博物馆也坐落于此。不远处,都灵裹尸布安放在施洗约翰大教堂的圣裹尸布小堂内,吸引着众多朝圣者和学者前来瞻仰。
学术实力是都灵城市特色的基石。都灵大学始建于十五世纪,而都灵理工大学则拥有占地12.2万平方米的庞大校园,培养了超过3万名学生,涵盖从人文学科到工程学的各个领域。这些院校拥有众多研究中心,例如通用汽车全球推进系统公司,其研发中心就坐落于塞尼西亚(Cenisia)的旧铁路维修车间内。
都灵的工业崛起在20世纪初凭借福特主义原则蓬勃发展,从服务业转向大规模制造。菲亚特成立于1899年,紧随其后的是1906年成立的蓝旗亚。这座城市经受住了战时轰炸的考验,最终与米兰和热那亚一起形成了“工业三角”。尽管自1973年石油危机以来汽车产量有所下降,但斯特兰蒂斯(前身为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仍然保持着重要的地位,都灵的出口经济很大程度上仍然由制造业驱动。
受阿尔卑斯山的影响,该地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冬季凉爽,平原地区常有雾气弥漫;降雪间歇,但很少覆盖整个城市。夏季午后可能会出现雷暴。焚风效应使阿尔卑斯山东坡比西坡更加干燥。降雨集中在春季和秋季,而夏季则在闷热的日子里会不时出现暴雨。
都灵的烹饪传统如同其丰富的文化底蕴一样丰富。Gianduiotto,一种由皮埃蒙特榛子制成的锭状巧克力,与bicerin(一种由浓缩咖啡、巧克力和牛奶制成的多层混合物)和谐共存。两年一度的CioccolaTÒ节旨在颂扬这些传统。Caffè Mulassano声称大约在1925年发明了tramezzino(一种三角形的茶点三明治替代品)。当地的创新产品包括pizza al padellino(一种厚皮迷你披萨)和MoleCola(一种2012年推出的自产可乐)。在附近布拉(Bra)诞生的慢食运动和Terra Madre聚会彰显了该地区丰富的美食资源。
都灵的舞台延伸至全球赛事。它曾共同主办1934年和1990年的国际足联世界杯,并于2006年举办了冬奥会,并于2022年主办了欧洲歌唱大赛。从2021年到2025年,它将成为ATP总决赛的举办地,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国际体育赛事中的地位。在球场上,尤文图斯和都灵将争夺“德比摩勒”(Derby della Mole),这场竞争堪比欧洲足坛的激烈程度。
都灵即使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也以未来为视角审视阿尔卑斯山脉。它的林荫大道依然是交流的通道,它的广场是城市生活的露天剧场。从罗马城墙到当代摩天大楼,从宫殿到公园,这座城市将过去与现在交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它引人深思而非仅仅停留在观察,营造出一个文化、工业与日常节奏无缝交融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