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像是把右部带耳器皿中的液体倒进左部器皿,本是“给予”的意思,所以,“易”又是“赐”的本字。 (详见)据专家考证,甲骨文和金文中都以“易”作“赏赐”的意思,金文中也开始使用“睗”“赐”“锡”,但仍以“易”为主,“赐”“锡”只有零星一两例。战国文献中“锡”字的数量极少,除了人名、地名外,主要用来表示金属;“赐”字稍多,除了人名地名外,可表示赏赐或读作“易”。“锡”“赐”俩字都在金文中才出现,在先秦的文献中是通用的。俩字合成的“锡赐”就是一个词语,如范仲淹《乞召杜衍等备明堂老更表》:“归老十餘年,不曾迁改,亦无锡赐。”“锡赐”读作xī cì,意思是“赐予”“赏赐”。刘禹锡的得名源自《尚书·夏书·禹贡》“锡禹玄圭,告厥成功”,程韬光先生在《碧霄一鹤——刘禹锡传》中借刘母卢氏之口这样解说:“更是令我惊奇的是,生此子前夕,偶有一梦,梦见圣人大禹赐子。《禹贡》‘锡禹玄圭,告厥成功’,乃是说舜帝赐予大禹一块玄圭,以表彰其治水之功。今我子可谓天赐之玄圭也!”玄圭即墨玉。按常理说,刘禹锡中的“锡”是“赐”的通假字,应该读cì,为什么我们还是读xī呢?
【永军专栏】探字寻根读诗文351:刘禹锡的“锡”为什么不读c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