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法学园地>业务研讨>正文
陆川法院分析未成年人参与故意伤害案件特点并提出对策
作者:罗石明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13日 17:04 文章出处:
????2013年至2015年,陆川法院受理未成年人故意伤害案件17件26人,占受案总数14%。2016年1月至8月,受理的未成年人故意伤害案件在受案总数中所占比例较大,并呈明显上升趋势。1月至8月受理未成年人故意伤害案件4件6人,占受案总数的30%。较去年同期相比件数、人数各上升60%、50%。根据2016年1月至8月未成年人故意伤害案件情况进行分析,此类案件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犯罪主体范围相对集中。1、涉案未成年人均为男性,这主要和男性未成年人较女性更容易冲动、身体条件更易实施暴力。2、文化素质低,6人中均为初中或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且均为无业人员。14岁至18岁的未成年人本应在学校接受系统的教育,但是一些未成年人却早早脱离学校进入社会,他们还没有建立起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是非辨别能力差,缺乏理性。仅凭自己感情意气用事,极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3、呈现低龄化,16岁以下(包括16岁)4人,占总数的66%。二是从犯罪原因偶发性特征明显。主要分为琐事引发和报复性引发,其中琐事引发故意伤害案件比例较大。共3件,占总数的75%。未成年人故意伤害犯罪具有偶发性和突发性,符合未成年人犯罪的一般特点。未成年人遇事不够冷静,稍有矛盾。一个不够友善的眼神,一句无伤大雅的话语,一次无关紧要的身体碰撞,都可能在情绪失控下引发事端,大打出手。或是一方吃亏邀人再打架,引发伤害案件发生。三是作案手段暴力化趋势严重。4件案件有3起是持刀作案,未成年人自控力较差,情绪冲动之下很容易爆发激情犯罪,出手时不计后果。

????为更好地预防未成年人故意伤害犯罪,该院建议:

????一是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对未成年人的教育问题,教育部门责无旁贷。学校应当切实加强对学生的纪律约束和道德引导,强化对学生进入社会前的指导和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此基础上,认真落实法律知识教育,在学生踏入社会前,真正让其学法、知法、畏法、守法。教育部门要定期召开德育工作研讨会、交流会、现场会,及时研究学校德育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情况和问题。关键是各类学校应加强对“问题学生”的帮扶工作,尤其是要对单亲家庭、家庭经济困难、文化成绩较差和行为表现较差以及心理方面有问题的学生因材施教,制定相应的教育、管理措施。学校、社区、村镇可以经常邀请司法机关工作人员通过开法制讲座、模拟法庭等方式,对未成年人进行深入浅出的警示教育,增强其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健康的人格是健康人生的保障,学校和家庭都要注意培养未成年人吃苦和勤俭的品格,当学校发现学生遇到挫折、诱惑、干扰时,要及时疏导,注意与家长取得联系,携起手来进行帮教,使处于困惑中的未成年人走出迷惘。

????二是强化对无业、辍学未成年人和流动人口子女的管理。1、有关部门应定期清查无业未成年人的人口,通过建档立卡、跟踪帮教、专人联系等措施,共同做好教育与管理,对失去监护的外来未成年人,为防止出现流窜、结伙的违法犯罪现象,可以考虑及时将其送回原籍地。2、建立相应的服务平台。如民政、司法等部门要认真落实流动未成年人管理和服务、刑释解教未成年人的安置帮教、流浪乞讨儿童帮扶救助措施。有关部门可以为无业未成年人免费提供读书、技能培训的相关信息,并建立起十六周岁以上未成年人的就业信息平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条件。并可考虑建立及完善针对未成年人成长的社区义工制度,使那些对管教自己子女感到无能为力或苦于生计而没有足够时间照顾子女的父母有寻求帮助的途径。3、重视流动人口家庭子女的义务教育,提升民办学校教育水平,建立和完善保障未成年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机制。

????三是建设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1、建立未成年人犯罪监测预警机制,组织相关部门定期对治安状况相对较差地区的学校等周边环境进行暗访,合力消除隐患。2、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力度大力整顿文化市场,加大对社区环境、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力度,特别要加强对新闻出版物、音像制品市场和网吧、游艺厅、录像厅等营业性娱乐场所的监管,减少引发犯罪的社会诱因,为未成年人创造文明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3、积极兴办适合未成年人活动的校外场所,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四是积极探索对失足未成年人的管理和教育,防止其重新犯罪。1、政法机关根据实际情况适用轻缓刑事政策,建立跟踪回访制度,联防联治,做好预防和挽救未成年人犯罪的综合治理。检察机关可专门成立未成年人办案组,综合考虑犯罪因素,试行不起诉考察制度或向法院提出从轻处罚的量刑建议。对于起诉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尽量由少年法庭不公开审理,并与成年犯人分押、分教、分管。为被不起诉未成年人、服刑未成年犯和刑满未成年犯建立个人档案,定期或不定期对其本人及家长、学校进行回访,做好跟进帮教工作。家庭、学校、社会各界要协助政法部门做好帮教工作,如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机制等,使他们回归社会后不受歧视,预防重新犯罪。2、加大力度打击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司法机关要依法保护青少年的各项合法权益,要对侵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各类犯罪活动,特别是教唆、引诱和胁迫青少年犯罪传授犯罪方法、传播淫秽物品以及以青少年为犯罪对象等犯罪要依法从重处罚,严厉打击,防止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发生,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3、加强“青少年维权岗”建设,适时进入校园进行法制宣传。坚持走访考察制度,与学校合作建立法制教育基地,积极开展法制课教育、警示教育活动,(法制课的形式不是单纯的读法律条款而是要以小故事、小案例的形式深入浅出吸引学生,增加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使青少年学生知法、懂法、守法、护法,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降低辍学率,从根本上控制青少年犯罪主体的数量。对于已经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要坚持“教育和挽救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和“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同时,家庭、学校和社会也应当积极采取帮教措施,不应对他们采取歧视态度,感化他们的心灵。使他们感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帮助他们认清犯罪的危害性并形成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给他们回归社会,重新做人机会。4、净化校园内外及周边的治安环境。青少年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学校,校园内外及周边环境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影响。通过综合治理着力清除对青少年合法权益的侵害行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违法犯罪行为以及扰乱教学秩序的行为,使校园内外及周边的环境得到净化,给青少年提供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环境,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五是进一步探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长效机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广泛调动家庭、学校、社区和政府各职能部门参与的积极性,建立健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社会网络。如政法部门和政府有关职能部门通过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的形式,综合协调,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齐抓共管。要制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考核机制,将各部门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体系,通过考核督促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该项工作,扎实组织开展工作。相关部门要定期掌握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新情况、新动向,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趋势做出分析预测,以采取更为有效的举措,确保该项工作长期、有效开展。

????????????????????????????????????

第1页??共1页

下一条:陆川法院分析立案登记制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

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站推荐您使用IE 7及以上浏览器